新闻资讯

年内47家公募基金自购近12亿元,工银瑞信基金暂"0自购",去年自购达81次

  据Wind数据统计,截至4月14日,今年已有47家公募机构纷纷“出手”,以“真金白银”的实际行动,自购旗下90余只基金,合计净申购金额接近12亿元,再度彰显对中国资产的坚定看好。

年内47家公募基金自购近12亿元,工银瑞信基金暂
(图侵删)

  从自购频次来看,今年有22家机构的自购次数不少于2次。其中,中欧基金以6次申购暂居榜首,永赢基金以5次申购位列第二,富国基金、华安基金、鹏华基金均以4次申购并列第三。此外,华泰柏瑞基金、招商基金、博时基金、海富通基金、广发基金等公募机构的自购次数也达到了3次。

  数据来源:Wind 统计区间20250101-20250414

  资金规模维度上,47家公募机构自购额均不低于500万元,其中29家净申购额在1000万至2000万元区间,占六成以上;另外有19家公募机构自购超2000万元。其中,资管以2.90亿元净申购额居首,中欧基金以0.60亿元位列第二,永赢基金以0.50亿元位居第三。

  数据来源:Wind 统计区间20250101-20250414

  然而,在47家公募机构中,尚未看到华夏基金、嘉实基金、工银瑞信基金、中银基金的身影。

  分析认为,这或许与基金公司的投资策略有关。回顾2024年,华夏基金、工银瑞信基金的自购次数分别达到81次,位列行业第28名左右,自购总额分别为62.52亿元、39.33亿元;嘉实基金自购次数高达442次,排名第七,自购总额为73.55亿元,位居第六;而中银基金自购次数为102次,排名第25。这些数据表明,这些基金公司已经在过去一年中进行了积极的自购布局,或许这种长期布局策略使其在当前阶段暂时不需要再次大规模自购。而嘉实基金、工银瑞信基金、中银基金等机构,可能也在根据自身的投资规划和市场判断,选择更为谨慎的行动策略。

  业内人士指出,公募机构的自购行为向市场传递了三重信号:一是对中国资产的长期价值认可,公募机构用自有资金布局,彰显了对国内资产长期投资价值及中国经济的坚定看好;二是彰显社会责任,在市场宽幅震荡之际,公募机构大举自购的行为,为稳定市场情绪、引导投资者理性入市以及减少非理*易等,均产生了积极影响;三是展现投资管理信心,公募机构敢于用自有资金买入自家管理的产品,是向市场展示对自身投研实力的自信。

  展望未来,上述基金公司是否会宣布自购,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。市场环境的变化、公司战略的调整以及投资者情绪的波动,都可能影响这些基金公司的决策,新浪基金将持续关注。

  • 刘强东内部讲话视频流出:京东外卖净利润率不许超5%
  • 百胜中国4月10日斥资466.3万港元回购1.27万股
  • 登陆港交所不到三个月,宜宾银行行长杨兴旺辞任
  • 为什么打造“中国版桥水”那么难?钧富投资旗下“钧富超级全天候3号”近期出现明显回撤
  • 上海国家安全数字宣讲员“申小安”上线,“大国长安”征集活动正式启动
  • 本田拟将出口美国的思域混动车生产从日本迁至美国
  • 机构建议布局“转型牛”,A50ETF华宝(159596)值得关注
  • 福建三明一事业单位招聘土建类岗位免笔试?人社局:如报名超5人仍需笔试
  • 隔夜要闻:美股收跌 特朗普怒批哈佛大学 美国启动对关键矿产的调查 美防长高级顾问涉嫌泄密被查
  • 建发管理层:对拿地保持积极谨慎态度,利润维持6-8个点
  • 关税阴影笼罩长期美债 30年期国债在标售前夕大跌
  • 全世界做空美国,特朗普两次让步
  • 碧桂园还没走出抢救室 管理层已准备给自己发6亿港元激励
  • 浦项考虑加入现代钢铁在美国投资58亿美元的钢铁厂项目
  • “医美三剑客”的竞争、需求与策略之困
  • 关键词: